大型系统核心技术
大型系统核心技术
大型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快速、高效、稳定的处理海量的数据以及高并发的请求。
单机服务受限于硬件,客观存在着资源瓶颈,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请求量,为了打破瓶颈,大型系统基本上都被设计为分布式系统。
分布式系统由于其面临的共性问题,在很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往往也存在着共性。因此,我们会发现,很多优秀的大型系统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。
本文主要讨论应对分布式系统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,这既可以加深对分布式系统运作原理的理解,也可以作为设计大型分布式系统时的借鉴。
分布式事务
分布式锁
Java 原生 API 虽然有并发锁,但并没有提供分布式锁的能力,所以针对分布式场景中的锁需要解决的方案。
分布式锁的解决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种:
- 基于数据库实现
- 基于缓存(redis,memcached 等)实现
- 基于 Zookeeper 实现
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
实现
创建表
1 | CREATE TABLE `methodLock` ( |
获取锁
想要锁住某个方法时,执行以下 SQL:
1 | insert into methodLock(method_name,desc) values (‘method_name’,‘desc’) |
因为我们对 method_name
做了唯一性约束,这里如果有多个请求同时提交到数据库的话,数据库会保证只有一个操作可以成功,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操作成功的那个线程获得了该方法的锁,可以执行方法体内容。
成功插入则获取锁。
释放锁
当方法执行完毕之后,想要释放锁的话,需要执行以下 Sql:
1 | delete from methodLock where method_name ='method_name' |
问题
- 这把锁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。如果数据库是一个单点,一旦数据库挂掉,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。
- 这把锁没有失效时间,一旦解锁操作失败,就会导致锁记录一直在数据库中,其他线程无法再获得到锁。
- 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,因为数据的 insert 操作,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。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,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。
- 这把锁是非重入的,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。因为数据中数据已经存在了。
解决办法
- 单点问题可以用多数据库实例,同时塞 N 个表,N/2+1 个成功就任务锁定成功
- 写一个定时任务,隔一段时间清除一次过期的数据。
- 写一个 while 循环,不断的重试插入,直到成功。
- 在数据库表中加个字段,记录当前获得锁的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,那么下次再获取锁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,如果当前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在数据库可以查到的话,直接把锁分配给他就可以了。
小结
- 优点: 直接借助数据库,容易理解。
- 缺点: 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使整个方案变得越来越复杂。操作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开销,性能问题需要考虑。
基于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
相比于用数据库来实现分布式锁,基于缓存实现的分布式锁的性能会更好一些。目前有很多成熟的分布式产品,包括 Redis、memcache、Tair 等。这里以 Redis 举例。
Redis 命令
- setnx - setnx key val: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时,set 一个 key 为 val 的字符串,返回 1;若 key 存在,则什么都不做,返回 0。
- expire - expire key timeout:为 key 设置一个超时时间,单位为 second,超过这个时间锁会自动释放,避免死锁。
- delete - delete key:删除 key
实现
单点实现步骤:
- 获取锁的使用,使用 setnx 加锁,锁的 value 值为一个随机生成的 UUID,再使用 expire 设置一个过期值。
- 获取锁的时候还设置一个获取的超时时间,若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。
- 释放锁的时候,通过 UUID 判断是不是该锁,若是该锁,则执行 delete 进行锁释放。
问题
- 单点问题。如果单机 redis 挂掉了,那么程序会跟着出错。
- 如果转移使用 slave 节点,复制不是同步复制,会出现多个程序获取锁的情况
小结
可以考虑使用 redisson 的解决方案。
基于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锁
实现
这也是 ZooKeeper 客户端 curator 的分布式锁实现。
- 创建一个目录 mylock;
- 线程 A 想获取锁就在 mylock 目录下创建临时顺序节点;
- 获取 mylock 目录下所有的子节点,然后获取比自己小的兄弟节点,如果不存在,则说明当前线程顺序号最小,获得锁;
- 线程 B 获取所有节点,判断自己不是最小节点,设置监听比自己次小的节点;
- 线程 A 处理完,删除自己的节点,线程 B 监听到变更事件,判断自己是不是最小的节点,如果是则获得锁。
小结
ZooKeeper 版本的分布式锁问题相对比较来说少。
- 锁的占用时间限制:redis 就有占用时间限制,而 ZooKeeper 则没有,最主要的原因是 redis 目前没有办法知道已经获取锁的客户端的状态,是已经挂了呢还是正在执行耗时较长的业务逻辑。而 ZooKeeper 通过临时节点就能清晰知道,如果临时节点存在说明还在执行业务逻辑,如果临时节点不存在说明已经执行完毕释放锁或者是挂了。由此看来 redis 如果能像 ZooKeeper 一样添加一些与客户端绑定的临时键,也是一大好事。
- 是否单点故障:redis 本身有很多中玩法,如客户端一致性 hash,服务器端 sentinel 方案或者 cluster 方案,很难做到一种分布式锁方式能应对所有这些方案。而 ZooKeeper 只有一种玩法,多台机器的节点数据是一致的,没有 redis 的那么多的麻烦因素要考虑。
总体上来说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锁更加的简单,可靠性更高。但 ZooKeeper 因为需要频繁的创建和删除节点,性能上不如 Redis 方式。
分布式 Session
在分布式场景下,一个用户的 Session 如果只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,那么当负载均衡器把用户的下一个请求转发到另一个服务器上,该服务器没有用户的 Session,就可能导致用户需要重新进行登录等操作。
分布式 Session 的几种实现策略:
- 粘性 session
- 应用服务器间的 session 复制共享
- 基于 cache DB 缓存的 session 共享
Sticky Sessions
需要配置负载均衡器,使得一个用户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一个服务器节点上,这样就可以把用户的 Session 存放在该服务器节点中。
缺点:当服务器节点宕机时,将丢失该服务器节点上的所有 Session。
Session Replication
在服务器节点之间进行 Session 同步操作,这样的话用户可以访问任何一个服务器节点。
缺点:占用过多内存;同步过程占用网络带宽以及服务器处理器时间。
Session Server
使用一个单独的服务器存储 Session 数据,可以存在 MySQL 数据库上,也可以存在 Redis 或者 Memcached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。
缺点:需要去实现存取 Session 的代码。
分布式存储
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:
- 数据分布:就是把数据分块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(分库分表)。
- 数据复制:让所有的服务器都有相同的数据,提供相当的服务。
分布式缓存
使用缓存的好处:
- 提升数据读取速度
- 提升系统扩展能力,通过扩展缓存,提升系统承载能力
- 降低存储成本,Cache+DB 的方式可以承担原有需要多台 DB 才能承担的请求量,节省机器成本
根据业务场景,通常缓存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
- 懒汉式(读时触发):写入 DB 后, 然后把相关的数据也写入 Cache
- 饥饿式(写时触发):先查询 DB 里的数据, 然后把相关的数据写入 Cache
- 定期刷新:适合周期性的跑数据的任务,或者列表型的数据,而且不要求绝对实时性
缓存分类:
- 应用内缓存:如:EHCache
- 分布式缓存:如:Memached、Redis
分布式计算
负载均衡
算法
轮询(Round Robin)
轮询算法把每个请求轮流发送到每个服务器上。下图中,一共有 6 个客户端产生了 6 个请求,这 6 个请求按 (1, 2, 3, 4, 5, 6) 的顺序发送。最后,(1, 3, 5) 的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,(2, 4, 6) 的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2。
该算法比较适合每个服务器的性能差不多的场景,如果有性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,那么性能较差的服务器可能无法承担过大的负载(下图的 Server 2)。
加权轮询(Weighted Round Robbin)
加权轮询是在轮询的基础上,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差异,为服务器赋予一定的权值。例如下图中,服务器 1 被赋予的权值为 5,服务器 2 被赋予的权值为 1,那么 (1, 2, 3, 4, 5)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,(6)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2。
最少连接(least Connections)
由于每个请求的连接时间不一样,使用轮询或者加权轮询算法的话,可能会让一台服务器当前连接数过大,而另一台服务器的连接过小,造成负载不均衡。例如下图中,(1, 3, 5)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,但是 (1, 3) 很快就断开连接,此时只有 (5) 请求连接服务器 1;(2, 4, 6) 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 2,只有 (2) 的连接断开。该系统继续运行时,服务器 2 会承担过大的负载。
最少连接算法就是将请求发送给当前最少连接数的服务器上。例如下图中,服务器 1 当前连接数最小,那么新到来的请求 6 就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 上。
加权最少连接(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)
在最少连接的基础上,根据服务器的性能为每台服务器分配权重,再根据权重计算出每台服务器能处理的连接数。
随机算法(Random)
把请求随机发送到服务器上。和轮询算法类似,该算法比较适合服务器性能差不多的场景。
源地址哈希法 (IP Hash)
源地址哈希通过对客户端 IP 哈希计算得到的一个数值,用该数值对服务器数量进行取模运算,取模结果便是目标服务器的序号。
- 优点:保证同一 IP 的客户端都会被 hash 到同一台服务器上。
- 缺点:不利于集群扩展,后台服务器数量变更都会影响 hash 结果。可以采用一致性 Hash 改进。
实现
HTTP 重定向
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之后会返回服务器的地址,并将该地址写入 HTTP 重定向响应中返回给浏览器,浏览器收到后需要再次发送请求。
缺点:
- 用户访问的延迟会增加;
- 如果负载均衡器宕机,就无法访问该站点。
DNS 重定向
使用 DNS 作为负载均衡器,根据负载情况返回不同服务器的 IP 地址。大型网站基本使用了这种方式做为第一级负载均衡手段,然后在内部使用其它方式做第二级负载均衡。
缺点:
- DNS 查找表可能会被客户端缓存起来,那么之后的所有请求都会被重定向到同一个服务器。
修改 MAC 地址
使用 LVS(Linux Virtual Server)这种链路层负载均衡器,根据负载情况修改请求的 MAC 地址。
修改 IP 地址
在网络层修改请求的目的 IP 地址。
代理自动配置
正向代理与反向代理的区别:
- 正向代理:发生在客户端,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。比如翻墙,客户端通过主动访问代理服务器,让代理服务器获得需要的外网数据,然后转发回客户端。
- 反向代理:发生在服务器端,用户不知道代理的存在。
PAC 服务器是用来判断一个请求是否要经过代理。
资料
-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savorboard/p/distributed-system-transaction-consistency.html
- https://github.com/CyC2018/Interview-Notebook/blob/master/notes/%E5%88%86%E5%B8%83%E5%BC%8F%E9%97%AE%E9%A2%98%E5%88%86%E6%9E%90.md
-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453c6e7ff81c
- https://juejin.im/post/5a20cd8bf265da43163cdd9a
- https://github.com/redisson/redisson/wiki/8.-%E5%88%86%E5%B8%83%E5%BC%8F%E9%94%81%E5%92%8C%E5%90%8C%E6%AD%A5%E5%99%A8
- https://github.com/L316476844/distributed-session
- 分布式缓存架构基础
- 阿里 P8 技术专家细究分布式缓存问题